新聞資訊
NEWS
變危機為商機,向產業鏈高端進發--摘錄搜狐網
中國江蘇網訊(記者 付奇)江蘇連續11年位居全國造船大省,現有造船企業近4000家,其中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420多家。去年,全省造船完工量1801.7萬載重噸,占全國份額的49.1%,實現銷售1180.9億元,同比增長17.4%,已形成千億級造船產業鏈。
迎全球疫情“巨浪”,江蘇造船業面臨哪些危機,又將“駛”向何方? 截至4月中上旬,我省造船業開票銷售增長超16%。“實現逆勢增長,得益于企業主要根據在手訂單的生產進度確認銷售,因此前期受疫情影響不大,而疫情全球蔓延對二季度開票銷售表現必將有較大影響。”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相關人士分析認為,縱觀國際“船市”,受疫情影響,持續低迷的航運和造船市場“雪上加霜”,新船投資信心進一步受挫,這一情形很可能將持續很久。
不過,危中有機。去年我省造船業手持訂單量占全國近半、世界1/5,像新時代造船的訂單已排到2022年,尚有時間等待行業復蘇和轉型升級。
“我省船舶業應向高技術、高附加值轉移,搶占國際市場份額。”新時代造船負責人表示,為打破一些國家在LNG船冷凍技術方面的壟斷,公司嘗試用壓縮技術重新設計LNG船,目前處于設計、建模和論證階段,亟須在技術焊接方面得到支持。 “疫情帶來的沖擊和潛在風險,更凸顯企業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。”徐戎說,郵輪被稱為造船業“皇冠上的明珠”,我省已具備建造遠洋豪華郵輪以外所有船型的能力。招商重工正在開展郵輪智能船廠建設,僅智能化設備投入就有30多億元。他建議,省有關部門針對船舶行業智能化、自動化改造出臺“點對點”政策,助力企業盡快擺脫對國外的技術依賴。
“放眼長遠,還需加大對船舶企業信貸、融資等金融扶持力度,支持船舶工業向產業鏈高端發展。”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陳雄建議。比如,由省政府牽頭,組建銀行信貸財團,采取“一企一策”差別化授信;針對可能出現的棄船風險,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江蘇省分行牽頭,聯合保險公司開拓專項保險業務,對棄船實行差價收購,與國家龍頭運輸企業聯合拓展遠洋運輸融資租賃業務,努力變危機為商機。